共计 2600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其实严格来说,在这个时候写《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见的花的名字》剧场版的影评似乎有些不合时宜,因为这部动画是去年上映的,现在才出依然不新鲜。
夏天以后的总集篇
作为2011年的话题大作,《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见的花的名字》(以下简称《未闻花名》)在那年的四月番中以黑马的身份一骑绝尘,它击败同时期的“画面革命作”《花开伊吕波》,以及《银魂》,霸占了各种ACG网络留言板以及论坛话题区,堪称具有变态的泪腺破坏能力。
所以早在剧场版上映以前,笔者就认为它的原创内容不会超过50%,果然,此次剧场版的标题为《致芽衣子的信》,剧情紧接TV版最后一集,在芽衣子成佛一年以后,宿海、鸣子、雪集、鹤子和波波约定要对芽衣子流于人世最后的信件(即:我喜欢XX的XX)进行回复,于是五个主人公以自己的视角回忆起“超和平Busters”的林林总总以及“那个夏天”所经历的事,TV版里的各种经典催泪弹被剪辑到了一起,浓缩了11集的精华,在“过去”,“过去的过去”和“现在”不断交织变化中,少男少女们改变的形象,心也跟着一起成长。
而同样作为话题作品,同样是TV大剪辑,去年上映的《中二病也要谈恋爱》剧场版仅收获2.1亿的票房,尽管上演了男女主角结婚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戏码,却依然被Fans骂的狗血淋头——这件事情告诉我嘛,催泪远比卖萌来得靠谱,毕竟哭人人都会,萌却不是大家都有。
青年版“超和平Busters”再聚首
回到动画本身,如果将里面的原创内容与TV内容割裂开来,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部被拉成90分钟的,对TV进行补完的番外作品。
剧场版的剪辑看起来有些凌乱,但大致可以分为三条线:那个夏天的事(即TV版主线)、童年的记忆,以及一年后的重聚。
剧场版不再以宿海河芽衣子的视角为主,而是通过几位主人公各自的回忆,一点点地把那天发生的事拼凑完整,在拼凑记忆的过程中,他们的心路历程也更加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。六条感情线在那一天因为芽衣子的消失结成了死结,剩下的五人从此默契地分道扬镳,而芽衣子的再度出现则让潜伏的矛盾加剧加剧再加剧,最后在纠结的顶点,解开了。
一年过去了,宿海走出自己的世界,走出了颓废,不知不觉间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变得重要起来;雪集渐渐学着不再对周围的一切冷冷淡淡,多了许多亲和气息;鹤子也慢慢放下了过分的思虑和谨慎,正视自己的迷茫,面对感情也一天夭勇敢起来;安城选择对自己真心坦诚,依然喜欢宿海但不再带有负罪感;波波一如既往的幽默与活泼,依旧把那天河边的小花戴在身上,但却不再是对自己的惩罚而是单纯的思念。
一切的一切都因为面码的再次出现与离开,变得不一样了。所有的人终于都带着对面码的爱,以及面码的祝福和愿望,走出了那一天带来的阴影,不再自责,不再进避!
剧场版里首先描绘了“超和平Busters”的形成,芽衣子作为一开始“被排挤的人”,难于融入集体,宿海第一次向她伸出了手,并许诺那个基地是类似“家”一样的存在。
也正是太过珍惜这份友谊,才会造就她处处只考虑他人不考虑自己的天使性格,作为女主人公,芽衣子单纯得让人心疼。她的坦然面对是其他人都不曾拥有的品质,在这方面宿海是一个典型,因为母亲生病,他不想让大人担心而隐藏自己的情感,不愿意哭也不愿意笑,最后在芽衣子死后彻底封闭自己。而其他人之所以逃避、负罪或者失去主见,其实都是他们不能正视自己内心的结果。
另外,剧场版里另一大看点则是鸣子与宿海的爱情戏,很多观众都希望在剧场版里能看到鸣子跟宿海走到一起,但也许是不想喧宾夺主,编剧最终还是未能让大家如愿,留下一个“传达自己心意的那个夏天总会来临”的开放式结局。
这里笔者不得不吐槽一句,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,青春还真是残酷啊。
而《未闻花名》则向后看,用一个略显奇幻的题材讲诉了几个主人公寻回友谊的故事,旨在唤醒人们心中最纯真感情的迫忆。
可以断定的是《未闻花名》不会再出第二季,也不会再出第二部剧场版(如果出了,好吧,我只说AI你为了圈钱真是脸都不要了),在对TV进行补完以后,它实在已无其他东西可挖。
已经成佛的芽衣子,你好吗?我们很好。
